濕疹常見問題
- 什麼是濕疹? 是什麼原因導致?
- 濕疹是一種皮膚發炎及過敏反應,成因很多,常見的小兒濕疹通常是有過敏體質的表現,他們很多時具先天或家族遺傳的傾向。
- 青少年常見的濕疹多是異位性皮炎,是皮膚的過敏炎症,不具傳染性
- 濕疹常出現在手腕或手關節屈曲部位。常見的徵狀包括皮膚痕癢、乾燥和紅腫、有水泡、破裂、皮屑脫落和滲液結痂、患處皮膚變厚、變粗和紋理明顯;患處如有破損,會引致感染發炎,甚至出現其他敏感症狀如鼻敏感及哮喘。
- 懷疑自己有濕疹,應該看哪一科醫生?
- 應該先去看家庭醫生, 如確診後初步治療無改善,可以看皮膚科或過敏科都可以。
- 我以前沒有濕疹,為何突然爆發了?
- 濕疹可能受外在因素誘發,例如季節和天氣變化、夏天運動過熱、食物、生活和考試壓力、情緒所引發。
- 如何護理濕疹皮膚?
- 減少對刺激物/致敏原的接觸
- 洗澡是一個重要的護膚及潤膚步驟,而濕度及溫度的改變亦會影響濕疹皮膚,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用水也不要過熱以免令皮膚更乾燥。有些人士習慣用肥皂或只用清水洗澡,但其實這樣會洗去皮膚上的油脂,使皮膚變乾,反而加劇濕疹問題。故此濕疹患者應使用較滋潤的淋浴露,洗澡後用毛巾輕輕地擦乾皮膚,並馬上塗上潤膚膏滋潤皮膚。
- 除了在沐浴後塗上潤膚用品,在皮膚乾燥時亦應再重覆塗上,日間可重覆潤膚。
- 濕疹時好有時壞,跟天氣及環境有關嗎?
- 通常濕疹患者對天氣或環境的變化較為敏感,例如秋冬季濕度變低、夏天時的炎熱天氣及室內環境過熱過乾,都會促使濕疹患者的病情惡化。
- 一些物質會引致濕疹徵狀惡化,例如當物質濃度過高及接觸時間過長,就會令皮膚變紅,痕癢或有灼熱感,包括羊毛或人造纖維和粗糙或不合身的衣服會磨擦皮膚、肥皂及洗潔精、汗水及消毒洗手液,另外吸煙行為或與吸煙者直接/間接接觸,均會使濕疹徵狀惡化。
- 濕疹會遺傳嗎?
- 不少皮膚病的成因複雜,當中更受先天性及後天環境、生活習慣等影響。
- 若以年齡層來劃分,先天性濕疹的發病可早至嬰兒時期,患者皮膚屏障功能較弱,因此對外來刺激較敏感。這類濕疹患者大多跟基因、遺傳有關,假如其父或母親都有過敏傾向,例如鼻敏感、哮喘,甚至濕疹,其子女會有較大機會出現濕疹。
- 市面上專門針對濕疹的保濕產品林林總總,我應如何選購呢?
- 可選擇具有消炎、保濕、止痕三大效果的產品
- 注意可致敏成份:香料、防腐劑、羊毛脂、酒精及色素等,濕疹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
- 乳霜適用於大多數位置,亦較易讓人接受;
- 潤膚露則較適用於多毛髮位附近,若用於治療乾燥或角質層厚的部位,油膏較適用。
- 昂貴的不等於較好。
- 我需要做過敏測試嗎?
- 大家可根據自己的過敏病史向醫生諮詢意見。現時沒有一種測試適合所有人,要注意的是即使任何測試結果呈陽性,只表示病人對該致敏原有過敏傾向,不一定等於過敏。因此,經醫生的臨床診斷是不可或缺的。
- 除此之外,坊間很多尚未有足夠醫學證明的測試,需要仔細選擇和諮詢。任何測試報告都切密自行解讀及戒口,這亦是十分不智的行為。
- 通過過敏測試,你可以更了解自己的過敏傾向,並且避免過度戒口或迴避懷疑致敏的因素。
- 濕疹需要戒口嗎?
- 很多濕疹患者都有自己一套的「戒口清單」:海鮮、甜食、紅肉、雞蛋……但其實很多時候檢驗清楚後,卻發現並非人人都需要戒口。
- 秉持均衡飲食,應戒則戒的原則,不應胡亂戒口。若已至接近偏食程度,有可能導致身體營養不足,最後達至反效果。
- 戒口過程也要注意營養攝取是否均衡,假設患者若未能進食雞蛋,宜補充同樣含蛋白質的肉類、魚肉、豆類等食物營養。濕疹患者的飲食原則,應盡量進食天然和多元化的食物為主,減少攝取高精煉、含添加劑、防腐劑、味精等食物。
- 濕疹可以斷尾嗎?
- 研究顯示,絕大部份的兒童濕疹患者,到青少年及成人階段時都能有所好轉。
- 從西醫角度,雖然有各種醫療指引對付濕疹,可患者或家長往往因希望「斷尾」而不斷尋求神丹妙藥,希望食藥一次即能「斷尾」,卻乏略了最基本「處理手法」的重要性。
- 濕疹的病發通常不是單一原因,有機會由外在因素所引起,視乎患者的生活習慣、體質調理等等,只要有良好護理,濕疹復發的機會便會大大降低,但不代表「斷尾」。
- 濕疹並不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只要有適當的治療及護理,是可以控制的。
- 類固醇的迷思 (副作用? 抗藥性? 會上癮? 要越用越多先有效?)
- 坊間流傳用得多類固醇會導致嚴重副作用如影響小孩發育或眼睛健康,許多人亦將外服類固醇跟口服類固醇混淆,而其實外用類固醇會停留在體內的機會很少
- 外用類固醇藥膏其實有數十種之多,醫生會按病情、病人年齡、使用部位等來決定選哪一種,如手和腳便不用太擔心去使用類固醇藥膏,但臉部、下身等位置的皮膚較嫩,用類固醇藥膏時要特別小心,醫生亦可能會先用非類固醇藥膏來代替。
- 過去多年,使用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被誇大,令患者及家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令他們抗拒有效的療法,是至今濕疹滿意的控制成功率低及治療失效的主要成因之一。研究發現有80%病人有「類固醇恐懼症」,約40%不願意讓病童接受類固醇治療,以至經常轉換醫生,影響了診斷的連貫性。
- 有什麼治療方法?
外用藥膏:
- 濕疹發作除了使用潤膚膏外,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的嚴重程度來決定處方類固醇或非類固醇藥膏,所以並不是一有濕疹就一定要用類固醇藥膏。概括來說,針對性用藥愈早效果愈好。非類固醇藥膏近年選擇愈來愈多,對減低濕疹反覆發作有關鍵作用。
濕裹治療:
- 主要用於年幼的孩子包裹整個身體,青少年可以用在四肢上,用濕紗布包裹着濕疹位置,防止皮膚水分流失,也有助吸收藥膏及減少抓癢。此法需要有耐性並要小心學習包裹的技巧,以避免患者受細菌感染或著涼。
照光療法:
- 適合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使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患處,以局部調控皮膚的免疫反應。但這類治療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療程,亦不是每個患者都合適,如年紀較輕的患者便不適宜使用這種紫外線療法。
- 期間需注意加強保濕,否則會越曬越乾,造成反效果。
口服免疫抑製劑:
- 適合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抑製免疫系統,以調控皮膚的免疫發炎反應。但這類治療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療程,也有潛在的內臟副作用,需要定期血液監測。
生物製劑:
- 中度至嚴重的濕疹患者可以考慮使用。
- 這種新型療法在近幾年才出現,是濕疹治療的新突破,因為它針對濕疹患者獨特的皮膚免疫反應,能夠顯著舒緩痕癢、紅腫及其他皮膚徵狀,在科研中已經證實其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患者每月注射一至兩次,一般在開始療程數星期後,其濕疹症狀已可出現明顯改善。
- 有機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不適、眼部不適(如結膜炎及眼睛痕癢)、頭痛或口腔皰疹。然而,這些藥後產生的反應一般屬於輕微至中度,並會慢慢減輕。
- 若皮膚有異,應盡早求醫,醫生會根據每一個患者的病史、生活習慣、皮膚徵狀等因素,作出適當的治療方案。
- 我常常因濕疹問題而情緒受影響,怎麼辦?
- 紅疹、痕癢等不適症狀的確困擾濕疹患者,在堅持治療方案的同時,患者更要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嘗試調整自己,勿將全副精神放在自己的皮膚問題上,建議可透過做運動或其他興趣來分散注意力。
- 在與濕疹「抗爭」的路上,「同路人」的分享和鼓勵非常重要,多與其他濕疹患者聯繫,互相分享戰勝濕疹的經驗和日常紓緩的心得,讓濕疹患者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 家人及照顧者的支持對濕疹患者克服濕疹惡性循環非常重要,家人應盡量避免使用負面的語句,如「都說不要沖熱水涼」、「不要再抓癢了」、「你這樣做沒有用的」等。可適時提出正面的意見和鼓勵,例如提醒患者多保濕,當皮膚情况變差時可陪伴求醫等,讓濕疹患者感受到身邊人的支持和關懷。
- 如果大家未知自己是否需要見精神科醫生,但希望尋求協助,坊間有不同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它們一站式的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協助大眾處理精神及生活上的各種問題。
- 有濕疹都可以做運動嗎?
- 每當大汗淋漓時,濕疹皮膚上的患處便會感到又痕又癢,甚至因摩擦而破損
- 少量汗水並不會影響濕疹患者的皮膚,但若排汗量多,汗水又長時間「醃住」皮膚,就好比把皮膚長期浸在水裏,會令皮膚軟化,經摩擦後更易損傷,增加細菌性感染的機會。
- 運動前潤膚保濕:濕疹患者運動前必須注重身體保濕,塗抹適合的潤膚膏,讓身體有充足的滋潤,即使運動後排汗,其影響亦會減低。
- 運動時輕抹汗水:必備一條毛巾或汗巾,當身體排汗後盡快輕抹身體上的汗水,避免皮膚長期被汗水「醃住」,刺激皮膚,削弱皮膚的抵禦能力,造成損傷。
- 運動後清潔淋浴:運動後要淋浴沖走汗水,避免使用太熱的水洗澡,並將淋浴時間限制在10分鐘內。淋浴後更要把握保濕時間,立即塗抹潤膚膏,保濕兼防止水份流失。
- 止汗劑沐浴後用:濕疹患者可以使用止汗劑,但必須注意並非日間或做運動前使用,因身體排汗的機會較多,汗水加上止汗劑會產生化學作用刺激皮膚。若要使用,建議於晚上洗澡後、皮膚最乾爽的時間適量使用,最重要是避免直接塗抹在濕疹患處上。
成為我們的會員